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

#Movie# 《驕傲大聯盟》 ("Pride", 2014)



撇開嚴肅的社運話題不談,《驕傲大聯盟》絕對是部優秀的商業電影。對白戲而不謔、劇情調度疏密有致(這點很重要,不然就變無趣的教育性電影)、動人的音樂與場景設計、演員出色的演技都使這兩小時的觀影體驗能滿足任何觀影者的脾胃。

但以上都不是我的重點,我要說的是關於社運裡的一個小觀念。

《驕傲大聯盟》影片背景中的礦工罷工發生於英國柴爾契政權期間。19841985年間,由於英國政府出狠招沒收全國礦工公會的基金,使得各界聲援物資與金錢無法觸及需要幫助的第一線礦工。這個陰險步數間接促成了 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s Miners 「同志支持礦工」的形成。社會運動是這樣的,若統治階級試圖以鋪天蓋地的方式消滅異己,受壓迫者總會另闢蹊徑尋求另類可能。正是在這個契機下,「同志支持礦工」排除社群內的雜音並帶著辛苦籌募的資金,從倫敦前往南威爾斯的一個採礦小鎮,向同為受壓迫者的弱勢礦工提供實質協助。

弱勢互相扶持的概念說來簡單,做起來卻是窒礙難行。礦工固有的陽剛形象完全與當時一般大眾惡意稱作「變態」(pervert)的同志族群大相逕庭。弱勢之間有個無形的階序,在《驕傲大聯盟》裡,礦工即使受盡政府欺凌且即將彈盡援絕,仍舊認為自己在道德位階上高同志一截而不願接受幫助。整部影片不時以嘲諷及寫實的多樣歷史詮釋角度,呈現雙方交鋒乃至合盟時所呈現的種種歧視與偏見。我非常喜歡片中來自南威爾斯的村莊代表在同志酒吧中的感謝詞:抗爭是一時的,盟友情誼方能長久。

焦點從英國轉回台灣本地社運。社運結盟的概念一直是台灣同志運動者念茲在茲的理想與行動方針。然而,社運弱勢團體間的污名階序顯然是我們必須處理的重要問題。舉個明顯的例子,參與台灣同志遊行(2003年迄今已舉辦12屆)的多元團體陣容與遊行主軸每年都會激起各界辯論與撻伐。不了解社運如何透過結盟發揮最大功效的人,可能會抱怨為什麼同志要跟性工作者、娛樂性用藥者、愛滋感染者、跨性別、扮裝癖、工運團體、外籍移工、BDSM等族群扯上關係。面對這個週而復始且煩不勝煩的問題,與其掉書袋教育社群內部,不如透過《驕傲大聯盟》這部電影上一門感人且深刻的社運初級課程。

文末,我要推薦一下片中感人的插曲 Bread and Roses,這是源自 1912 年美國麻州紡織工人罷工的工運指標性歌曲。每段弱勢抗爭的歷史總會留下這麼幾首歌曲,每逢音樂奏起,彷彿就能讓人神遊過往。

Richard's Review: 80/100



電影預告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